赵炎做了三个,双胎一人一个,一个给青木儿。
双胎从前只有看别人玩的份,毕竟这种东西,他们也做不了,这下一人一个,高兴得不行,小脸上满是笑意。
他们会玩,等竹筒炮做好,立马拉着哥夫郎到院子外面找酸藤子,一颗酸藤子塞进竹筒里,然后用插着细竹子的头用力一捅。
清脆的一声“嘭”,酸藤子便飞了出去。
竹筒炮瞧着简单,玩起来却是让人上瘾。
青木儿第一次玩,声音出来时还吓了一跳,然而玩了几次后,他渐渐感受到了其中乐趣。
尽管院子外只有赵玲儿一人的笑声,但赵炎远远看到青木儿的侧脸,白得像要融进阳光里,嘴角含羞上扬,那双漂亮的眸子弯弯的,亮极了,便知道,小夫郎喜欢这小玩意儿。
赵炎撑着竹子看了一会儿,直到阿爹端着菜从灶房出来,方才惊醒。
他收回目光,低头专心剃竹子,竹子削好后,从水缸舀了一瓢水把竹子冲刷干净,架到绑好的木桩上,然后把没晾的衣裳拿过来一件件挂上去。
待青木儿回头时,院子里空无一人,只剩衣裳在阳光下轻轻飘动。
晚上吃过饭天还没黑,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拿着葵扇聊天,双胎还在玩竹筒炮,他们特意摘了几把酸藤子放在手边,边摘边打。
现在是收稻子的时节,家里田地多的,这会都得全家出动去抢收,但赵有德家的田地很少,原先从老赵家分出来时,手上只有三亩薄田,辛辛苦苦忙一整年,一家人吃嚼都不够。
要不是赵有德在农闲时去码头扛大包,周竹在家里编竹篮,开头几年真是连馒头都吃不起,每天都是米水炖野菜。
后来终于攒了点钱,卖掉三亩薄田,再凑点钱,买了一亩良田,总算有了点希望,再加上后来赵炎每三个月都寄钱回来,日子总算好过了一些。
一亩良田收完,赵有德每天去舂米,这一两日就能弄完,他和周竹商量着什么时候去镇上码头找点工,到时顺带把周竹编好的竹篮拿去换钱。
周竹在家编了一个多月,编的竹篮不少了,这一换约莫能拿回八十文。
青木儿在一旁听着,从前对银两没什么概念的他,忽然发现农家子挣钱当真不易。
在梅花院,如美夫郎一般的清倌,一晚上二十两,次一些的,需十两,再次的便是几两不等,最末端的,才是按铜板算钱,一次五文,一晚上,能接许多个官人。
如此看,皮肉生意,到哪都挣钱。
可农家子挣钱再不易,也是自由舒心的。
青木儿庆幸自己逃了出来,更庆幸他遇到的赵家,不吃人。
聊着,赵炎从堂屋里搬出午时那个长条物件,放到了阿爹面前。
赵炎说:“阿爹,今早买的两匹布。”
周竹闻言剥开麻布,摸了摸布料,手感软不扎人:“这料子好,塞上棉花,这个冬天不用怕了。”
周竹拿着布料往青木儿身上比对,深青色的料子显得青木儿本就白皙的肤质更是亮白,十五岁的娃子年纪不大,这下更显脸嫩。
青木儿一愣,这料子好,怎么往他身上比对了?
周竹挺满意:“清哥儿兴许还能再长,阿爹给你做长些。”
这下,青木儿听懂了,登时手足无措,他下意识看向赵炎,触及赵炎那双深邃的眸子,又猛地低下头,他没想到这么好布料,竟是买来给他做衣裳的。
青木儿小声说:“阿爹,我有衣裳。”
“就你那三件旧衣裳啊?”周竹收好布料,拿起另一匹比对:“要不是阿炎同我说,我竟不知你只有这三件衣裳,眼看要入秋了,没有衣裳,怎么过?”
青木儿讷讷地看着周竹,一度失语。
第9章 媚术
清晨公鸡鸣叫,叫醒了坐落于青山绿水旁的吉山村。
早晨山雾浓,站在小院栅栏往外看,还看不太清远处的路,后头吉青山的山顶被浓雾遮住,只余一半青。
青木儿蹲在水缸旁,清了口洗了脸,把木盆放好后,自动坐到灶前帮周竹生火。
生火的技巧周竹教过他,先在灶肚搭几根木柴,木柴底下留些空隙,再把干枯的松树叶或者秸秆放进去,用火一点,没一会就能燃起。
加柴也不能一下子就丢大木柴进去,不给灶肚留空隙,火一下就会灭。
烧火不是太难的事,只要有耐心把木柴搭好后面就简单了,反复几次后,青木儿也做得有模有样。
火燃起不久,赵玲儿和赵湛儿也起来了,他们洗完脸,拿着小梳子来找哥夫郎梳头发。
青木儿手艺好,发式能每天不重样。
今天的早饭简单,昨天赵炎去镇上带回来几个米饼,蒸热了就能吃,周竹烧了点热水,混着饼子吃,能吃很饱。
吃过早饭,周竹拿着木尺给青木儿量尺寸,量完了青木儿又给赵炎量。
大儿子离家多年,早已用不上当年记的尺寸了。
这么好的两匹布,能给全家一人置办两身新衣裳。
量好了尺寸还得用大剪刀裁布,大剪刀不是家家都有,周竹打算找纪云借用,虽说有些人家用小剪子也能剪,就是费劲儿,还容易裁歪斜浪费布料。
周竹不想浪费布料,买一匹粗麻布至少得一百文,更别说这样好的粗棉布,周竹估摸着也得三百文,两匹就是六百文。
六百文可不是小数目,若是赵有德去镇上码头扛大包还好,一天辛苦下来能有个三十文,可大包不是天天都有扛,大部分情况下,他和赵有德忙活一个月不吃不喝都可能挣不到六百文。
买布前周竹想和赵炎说不用买多好的料子,能穿耐磨就行,不过赵炎掏的自个儿的钱,周竹想了想还是没多说。
儿子大了,娶了新夫郎,日子如何过,那都是他们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