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李毅飞有三个博士学位,选调生考试综合第一,还有在重大预警和科技贡献上的突出表现,决定破格给他明确相应职级,为后续发展铺路。其他入选的选调生,按常规评估定职级。
采纳轮岗建议。第一站,经济决策部。报到时间:2012年3月15日。后续轮岗部门和时间,看表现和组织需要再定。这么安排,是想发挥他的经济学专长,让他尽快熟悉宏观战略决策工作。
这份决议很快抄送到相关部委人事司。打给中组部一局二局的“要人”电话,明显少了——至少,李毅飞的第一站定了,各方暂时歇了声,打算等接下来的实践再争取。
2012年2月底,春寒还没消。京城的四合院里,李毅飞刚结束晨练,手机响了。是个京城的座机号码。
“您好,是李毅飞同志吗?”电话那头声音沉稳清楚。
“我是。”
“这里是人事部干部一局。正式通知你:根据组织安排,请你在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9点,准时到经济决策部人事司报到。相关函件已经发到你邮箱,注意查收,按要求办手续。”
“收到。感谢组织,我一定准时报到。”李毅飞声音平稳,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挂了电话,他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登邮箱。一封特定域名的邮件已经在收件箱里。点开,正式报到通知格式严谨,盖着电子印章。
同时,人事官网上这次选调生的公示信息也发了,李毅飞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窗外,冰面在阳光下闪着光,边缘已经有些化了。李毅飞的目光从屏幕移向窗外,眼神深而坚定。
经济决策这么重要的部门,将是他新征程的起点。
不再是校园里的学习,不再是考场上的应答。这里,是实践为民服务宗旨的一线。
“为民服务”,这句刻在心底的话,这一刻变得无比具体。它意味着要面对堆成山的文件、复杂的协调、重大的决策,还有无数民众的期盼。
李毅飞深吸一口气,像要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吸进肺里。他知道,理论学习的阶段结束了。
属于他的实践,要在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岗位上开始了。这次的学习,关乎大局,半点不能懈怠。
他起身,从书架上抽出那本翻得有点卷边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重新坐到灯下。
时间,在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悄悄朝着3月15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