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呼喊,曹彬刚转过身就见赵匡胤正策马疾驰而来。
一旁的王著也不禁转过身,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臣曹彬在此,恭听陛下圣谕!”
不待赵匡胤赶至面前,曹彬便整理衣冠、恭敬下跪。
赵匡胤驱马至他面前,也不下马:“奉陛下口谕,着曹彬随军北伐,保护梁王!”
曹彬猛地一怔:
随军北伐保护梁王?
这也太突然了吧?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而此时,周围的零散大臣也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可不待曹彬问询,赵匡胤便正色道:“曹大人,上马吧,陛下还等着呢!”
说罢,便一把将曹彬拉上马,一骑绝尘而去!
看着那扬起的尘土,人群中的王著挑了挑眉,似乎看穿了一切,意味深长地低喃道:“梁王真乃神童也……”
很快。
赵匡胤便带着一头雾水的曹彬来到了郭荣与郭宗训面前。
曹兵刚要下马跪拜,郭荣便阻止了他:“行军要紧,不必多礼!”
“应梁王请求,即日起,由你负责梁王一切事务,寸步不离保护他!”
“是,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曹彬此刻还在懵比状态。
他疑惑地看向满脸天真的郭宗训,终于知道这是六岁梁王的要求。
可他并不记得与梁王有什么交集。
虽然只是保护梁王,但能随军北伐总还是好的!
于是,他看向郭宗训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感激。
此时,郭荣又看向赵匡胤:“赵指挥使,你从殿前司诸班直中抽调精锐300人,组建皇子行营,由曹彬担任皇子行营都监。”
话音未落,郭宗训却又一次插嘴道:“爹爹,这三百人孩儿可以自己挑选吗?”
闻言,郭荣愣了愣,狐疑地打量着他的好大儿。
一旁的赵匡胤更是不由地皱了皱眉,但依旧面无表情,恭敬地等待。
而此时的曹彬却如同被雷劈中般,震惊得完全说不出话来!
给年仅六岁的皇子单独设行营?
而且这皇子还是梁王!
这意味着什么?
他可不傻,当然知道这意味着行营将来很有可能就是大周太子的直系班底!
这可不是闹着玩,如果将来太子继位,那这他们批人将是潜邸重臣!
而他这个皇子行营都监,未来的可能性将会无限放大……
曹彬越想越激动,眼睛都瞪圆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陛下没有重用他,可年仅六岁的梁王却如此重用他!
不由地,他有些迷离,虽然梁王只有六岁,但他心底竟莫名有种得遇明主的感动,那双紧盯着郭宗训的眸子里,竟全是感激,甚至都溢出来了。
连目光都有些拉丝……
可陛下如今正值盛年,梁王才六岁,陛下真的会允许梁王这么小就开始自己挑选心腹班底吗?
于是他也和郭宗训一样,无比期待地看向郭荣。
只见郭荣迟疑了片刻,当他再次看向郭宗训时,目光逐渐变得意味深长:
“好吧,既是你的行营,便随你吧!”
同意了?
太好了!
陛下竟然真的同意了!
曹彬心底激动到飞起,甚至连手都不自主地颤抖了起来。
而郭宗训此刻更是无比激动!
他也没想到父皇竟会如此爽快地同意了。
激动之余,他不忘瞥了眼国字脸的赵匡胤,虽然依旧是那副恭顺的模样,但他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赵匡胤眼底闪过的一丝复杂。
郭荣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有些严肃:“不过你记住了,此次北伐朕本不该带你的,可既然决定了,你就一定要乖乖的,切勿生事,跟着好好看、好好学!”
“是,父皇,孩儿记住了,多谢父皇……”
郭宗训深深看了眼父皇,心中莫名地涌上一股感动。
因为他已经看出来,父皇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意图,但并没有阻止,反而应允自己的请求,甚至允许自己挑人组建行营。
这个行营,就是自己未来的班底!
父皇这是真的打算好好培养我啊!
这也说明,这条“神童”的路子,自己总算是赌对了……
大军极速行军,完全没有任何休息,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了码头。
按照郭荣此次北伐的计划,他们会先由水路从大梁城(也就是汴梁或者叫开封)赶至沧州与先头部队汇合。
码头前,郭荣亲自将郭宗训从马上抱下来:“怎么样,赶了半日的路,累吗?”
“不累!”
“那你为何揉腚?”
“手感好,够软、够舒服!”
“臭小子,还嘴硬!”
郭荣笑着揉了揉郭宗训的小脑袋,嘱咐曹彬几句后,便带领一众心腹视察部队登船去了。
郭宗训看着河边遮天蔽日的战船,心中颇为震撼!
他知道,父皇这是举全国之力北伐,如果父皇能不像历史上那样早早病逝,说不定这次真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不行!
离郭荣生病只有一个多月,离他去世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组建自己的班底很重要,但防止郭荣像历史上那样病逝更重要!
如果郭荣能多活几十年,那自己还有必要费尽心思组建班底吗?
别的不说,赵大是绝不敢陈桥兵变的!
可如何防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