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网游竞技>阴阳剥皮人> 第十八章-它在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它在笑(1 / 2)

热浪扑面而来,橙红色的火光将沈默的影子投射在冰冷的金属墙壁上,拉扯出扭曲的形状。

他面无表情,用一把长柄铁钳,将那件沾染了未知污染的白大褂,连同所有相关衣物,一件件送入高温焚化炉的投料口。

聚合物纤维在超过一千摄氏度的高温中瞬间蜷曲、碳化,发出刺鼻的焦糊气味。

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连那双鞋的鞋带,也被他用钳子夹着,仔细地送入火焰的中心。

一部固定在三脚架上的高清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红色的录制指示灯在昏暗的处置室里,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眼睛。

这是物证销毁,也是一场告别仪式。

他必须亲手烧掉那个被敌人塑造出的“沙盘”,才能在焦土之上,重建属于自己的堡垒。

回到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沈默将所有与“教师”相关的物证重新摊开。

这一次,他不再是寻找线索,而是寻找一种思维模式,一种隐藏在所有行为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份文件的复印件上——《义济堂殓事录》。

之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死者那场惨烈的自燃上,却忽略了现场勘验报告中一个被标记为“无重要关联”的细节。

记录显示,在那间简陋的出租屋里,法医在一面老式穿衣镜的木质背板上,发现了用木炭写下的一行字。

由于镜子在火灾中碎裂,这行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被认为只是死者精神错乱下的随意涂鸦。

沈默戴上白手套,拿起放大镜,凑近那张高像素的现场照片。

炭笔的粉末深深嵌入粗糙的木纹中,笔画因为用力而显得深刻而绝望。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在心里默念出声:“你们……看不见我……所以……我必须……让你们看见。”

一瞬间,仿佛有一道惊雷在他脑中炸响。

之前的全部推论,在这一刻被轰然推翻。

他错了,错得离谱。

他一直以为“教师”的执念是源于一种扭曲的虚荣,渴望被铭记,渴望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所以他选择藏匿,选择抹去自己的存在感,试图让那个执念因为找不到附着点而自行消散。

但现在他明白了,那根本不是“被记住”,而是更基础、更原始的渴求——“被确认存在”。

就像一个在人群中被无视的孩子,会用哭闹、打滚、甚至破坏来吸引父母的目光。

他不是为了“被记住”,他只是为了在那一刻,让父母的视线里有他,确认“我在这里”。

“教师”的仪式也是如此,它的核心不是让世人传颂他的名字,而是要找到一个宿主,让另一个人,在认知层面,彻底确认“你”就是“我”。

当苏晚萤、林小雅,或者任何一个熟悉他的人,发自内心地指着沈默,认为“他就是教师”的那个瞬间,仪式便宣告完成。

不是模仿,不是扮演,而是认知上的彻底覆盖。

他之前的一切躲藏与回避,反而像是在玩一场“你藏我找”的游戏,正中对方下怀。

冷汗从沈默的额角滑落。他必须立刻验证这个可怕的推论。

他需要一个参照物,一个能定义“真实沈默”的锚点。

他想到了苏晚萤。

她对他的了解,深入到行为逻辑的层面。

一个小时后,他将一份伪造的“沈默精神状态评估报告”放在了苏晚萤面前。

他为这个小小的实验起名为“身份解离测试”。

报告的措辞极其专业,引经据典,声称沈默因长期处理高危异常事件,精神压力过载,出现了显著的人格解体症状,将自己的责任与失败归咎于一个想象出的“教师”人格,并建议立即进行隔离观察与心理干预。

苏晚萤看得很快,眉头越皱越紧。

她没有像沈默预想的那样惊慌或担忧,而是将报告往桌上一推,眼神锐利地看着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否定:“这上面写的不是你。”

“为什么?”沈默的声音保持着绝对的冷静,手中的笔已经准备好记录。

“逻辑不对。”苏晚萤斩钉截铁地说,“报告说你试图通过构建一个‘教师’人格来逃避责任。但你不是这样的人。沈默,我认识的你,永远是第一个把所有责任扛在自己肩上的人,哪怕那责任会压垮你。你会自责,会痛苦,但你绝不会回避。这份报告,从根源上就否定了你的核心人格。所以,它是假的。”

沈默手中的笔尖在纸上留下了一个沉重的圆点。

他成功了。

苏晚萤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他最根本的行为逻辑,识破了伪装。

这证明,“沈默”这个身份,并非一张可以被轻易涂改的白纸。

它的存在,由无数真实的行为和选择所铸就,拥有无法被轻易篡改的深度与纹理。

他收起报告,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一行新的锚定语:“我的存在,不由他人定义。”

第二天,沈默主动向总部申请重返一线岗位。

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却又对他的附加条件感到困惑。

他要求,未来所有需要他参加的会议,原则上采用加密语音连线;如果必须现场交流,他会佩戴一副特制的墨镜,并且拒绝任何无必要的肢体接触。

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