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憔悴的丞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一章 憔悴的丞相(1 / 2)

冒顿是残暴的人,可就如他这样残暴的人却能够在北方的草原得到如此大的声望,可能在草原上越是野蛮残暴的人,越是能让他人信服吧。

而且冒顿的确是个残暴的人,他将所有不愿臣服的人杀了,将有过节的人也都杀了,将不愿意服从的人也杀了。

在草原上,冒顿几乎杀了所有该杀的人。

但对秦军来说,头曼与冒顿其实没什么区别,北方的匈奴人依旧没有变。

冒顿的父亲,也就是头曼单于败给了蒙恬之后,草原的匈奴兵力已被重创。

但在冒顿的重整之下,此人夜袭东胡王庭,一天一夜之间杀光了东胡王庭的人,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与牲畜。

而后冒顿又奔袭千里,在马鬃山杀了月氏王。

只是章邯的出现,截了冒顿的战果,冒顿只能暂且往北方撤去,按照章邯的军报来说,冒顿不敢仓促硬接秦军的冲锋。

但此战之后,以人们对冒顿的了解,这位新的草原大单于一定会报复秦军的。

因为秦军两次惹恼了冒顿。

“公子蒙恬大将军书信。”

丞相不知何时已离开了,扶苏拿过书信打开看着,这么多年没有见到蒙恬了,以前看蒙恬都是将战报写在竹简的。

这是蒙恬第一次将军报写在纸上,字迹有些乱。

倒是从笔锋上能够确认是蒙恬的笔迹,大将军身在北方不比关中,如今关中的学子都习惯了用隶书书写,蒙恬大将军还是用小篆。

这也无妨,秦人官吏都是精通小篆与隶书的。

扶苏看罢,就带着书信走向章台宫。

这两年来,父皇的章台宫总是很安静。

似乎父皇也在读着支教的新制度。

始皇帝完成了一个国家建立的伊始,可一个国家的延续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其中国政与经济,加上军事与教育,这几乎就是这个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能够达到的极限了。

于经济而言,这个国家依旧处于两河流域孕育出来的农耕文明最初期的样子。

从国政上来说,这个国家一统天下至今,才十年。

从军事上看,这个国家有着长城防线,以及强大的军队。

而教育,还处于一个积累的过程。

以上这些,其实与车同轨,书同文,建立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

直到有内侍前来禀报,“公子可以入殿了。”

扶苏带着书信这才走入大殿内。

田安依旧与往常一样,守在大殿外。

扶苏走入大殿内,见到父皇果然在翻看试卷的考题,似乎很有兴致的模样。

嗯,当父皇对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都会吃很多核桃,这是父皇的习惯。

如今的父皇看起来依旧健康,只是不可避免地多了许多白发。

父皇依旧勤政,保持着大秦初期时的勤勉,只不过现在的父皇多了几个得力的帮手,这个帮手包括身为儿臣的自己,还有许多支教的夫子与朝中重臣。

早在编写这些考题时,扶苏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在秦打开这个先例,因这个先例有好处,也有坏处。

父皇所看的这一卷,正是世袭世禄论的一卷。

读书公平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旦涉及仕途与权力,它就会像蜘蛛网一般蔓延开来,蛛网就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链,从而产生各种资源,也就是有了门阀与世家,也有了权力相护。

扶苏觉得应该让这个规矩从最开始制定时,就该更严格,避免国家的人才任用成了他人家族的利益延续。

制度可以打补丁,但不能松懈,制度只能越来越紧,而不是越来越松,哪怕严酷到让一些人觉得不合理。

这亦是韩非所言的,爱多则法不立。

简而言之,若国家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该是个无情的机器。

“何事?”

见父皇放下了考卷,扶苏将手中的书信递上,“父皇这是蒙恬送来的书信。”

内侍接过书信,放在了始皇帝的案前。

公子是个十分坦诚的人,凡事都不会瞒着皇帝,公子扶苏与蒙恬大将军自小就关系莫逆,有书信往来也正常。

但公子还是会主动将书信交给皇帝看,足可见公子扶苏之坦诚。

公子扶苏在皇帝面前没有秘密,任何的举动都不会瞒着皇帝。

而咸阳宫里的老人们都知道,其实皇帝最疼爱的孩子就是公子扶苏。

书信中的内容是章邯袭击了马鬃山,冒顿北撤之后聚集了诸多匈奴部族的族长,他与那些族长盟约,杀三千牲畜祭祀,将来有一天他们要攻下秦军的长城。

这冒顿是真的对长城恨之入骨了,章邯的此番举动彻底惹恼了冒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