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科幻灵异>说了多少遍,踢球的时候要称职务> 第九十七章:不这么犯规,他们根本拦不住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不这么犯规,他们根本拦不住我(2 / 2)

但媒体区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各家电视台的现场连线、报纸的速记稿件、电台的即时报道纷纷出炉。

这些画面和文字很快传遍全球,成为赛前分析的重要素材。

夜幕降临,光明球场的灯光渐次熄灭。

而场外,关于明天比赛的猜测和讨论,正随着这些训练画面不断发酵。

当晚。

酒店会议室的电视屏幕闪烁着开幕式绚丽的烟火表演,照亮了法国队球员们懒散的身影。

有人打了个哈欠,把脚翘在茶几上。

电视里传来主持人激昂的解说声,镜头扫过坐满观众的球场看台,红绿色的葡萄牙国旗在看台上波浪般起伏。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从音响里传出,几个正在玩牌的球员下意识抬头看了眼屏幕。

“又放烟花了。”

角落里有人嘟囔了一句。

电视画面切换到航拍镜头,整个球场被五颜六色的灯光笼罩,像一颗璀璨的宝石。

有人调大了音量,葡萄牙国歌的旋律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

当镜头给到双方球员通道时,会议室里终于安静下来。

电视里裁判的哨声清晰可闻,揭幕战正式开始了。

罗伊握着冰水杯,水珠顺着杯壁滑到他的指尖。

“菲戈前段时间还说受伤,”他笑着摇摇头,“没想到还是首发了。”

齐达内靠在沙发里,目光没离开电视屏幕:“路易斯的实力没得说”

他顿了顿,“他和科斯塔要是退了,葡萄牙还能靠谁?”

罗伊抿了口冰水,笑着说:“靠曼联那个葡萄牙小子呗。”

齐达内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整个休息室的队友都转过头来看他们。

“你说那个卷毛小孩?他连首发都还没上呢!”

罗伊耸耸肩:“等着瞧吧。”

你以后当教练的时候可别又惊得直摸光头。

电视里,镜头正好扫过葡萄牙替补席。

一个19岁的少年正专注地盯着场上,卷发在灯光下微微发亮。

罗伊指着屏幕说:“你们知道的,那小子——”

他嘴角扬起一抹骄傲的笑意,“是我的小兄弟。”

上半场比赛开始,葡萄牙队率先发起进攻。

菲戈在右路连续突破哈斯,但传中被帕特里克-穆勒解围。

第8分钟,鲁伊-科斯塔直塞找保莱塔,被瑞士中场拉斐尔-威基抢先破坏。

瑞士队收缩防守,第15分钟首次威胁进攻,瑞士前腰哈坎-亚金远射被葡萄牙门将里卡多扑出。

葡萄牙随即反击,西芒左路内切射门被瑞士门将斯蒂尔没收。

第22分钟,菲戈开出角球,葡萄牙队长库托头球攻门高出横梁。

瑞士队快速反击,亚历克斯-弗雷接长传凌空抽射偏出。

葡萄牙持续施压,第35分钟马尼切外围远射被斯蒂尔扑出底线。

角球进攻中保莱塔抢点被帕特里克-穆勒干扰未能顶正。

瑞士队第40分钟获得良机,前锋查普伊萨特接亚金传球转身射门,里卡多将球抱住。

补时阶段菲戈任意球直接攻门,斯蒂尔飞身将球托出横梁。

上半场结束,双方互有攻守但均未破门。

葡萄牙控球占优但面对瑞士严密防守难以创造绝对机会,瑞士则依靠快速反击制造威胁。

中场休息结束,葡萄牙率先做出调整。

斯科拉里大手一挥,19岁的C罗站在场边准备登场,他快速扯了扯球袜,替换下西芒。

与此同时,德科也替换下老将鲁伊-科斯塔,接过中场指挥权。

瑞士队这边,主帅库恩用塞莱斯蒂尼换下了上半场表现平平的查普伊萨特。

下半场开始后,C罗在左路异常活跃。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执着于花式盘带,而是用简洁的变向一次次冲击瑞士防线。

马克莱莱突然笑出声来,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维埃拉:“瞧见没?这小子踢得活脱脱就是罗伊的翻版,有那么几分味道。”

维埃拉盯着屏幕里C罗又一次干净利落地变向突破,轻哼一声:“动作是像,但还差那么点老辣。”

第52分钟,菲戈在右路策动进攻,德科接球后快速横传。

禁区内,C罗灵巧地用左脚脚后跟一磕,晃开防守后右脚爆射,可惜被瑞士门将斯蒂尔神勇扑出。

马克莱莱猛地拍了下大腿:“太像了!”

年轻的葡萄牙小将没有气馁,继续在左路游弋,时不时内切到中路寻找机会。

他的跑位更像一个影锋,让瑞士后防有些无所适从。

穆勒不得不频繁补位,来应对这个活力四射的小将。

第59分钟,德科在中场摆脱威基的纠缠,一记斜塞找到右路插上的菲戈。

菲戈带球突入禁区,面对穆勒的防守突然变向,右脚抽射直挂远角,斯蒂尔扑救不及,葡萄牙1-0领先。

第71分钟,瑞士队反击,弗雷左路突破后横传,替补上场的塞莱斯蒂尼抢在库托之前捅射破门,里卡多鞭长莫及,比分变为1-1。

第85分钟,菲戈开出左侧角球,C罗从后点突然前插,力压哈斯头球冲顶,皮球砸入网窝,葡萄牙2-1再度领先。

终场哨声响起,比分定格在2-1。

年轻的C罗还在兴奋地挥舞着拳头,汗水浸透了他的卷发。

菲戈走过来揉了揉他的脑袋,两人一起走向看台答谢球迷。

瑞士球员们则三三两两瘫坐在草皮上。

电视机前的罗伊盯着屏幕上的C罗,嘴角微微上扬:“小兄弟,要是碰上我可不会手下留情。等着吧,你罗哥来了。”

欧洲杯A组另一场比赛,西班牙1-0俄罗斯。

第59分钟,替补贝莱隆首次触球破门。

俄罗斯沙罗诺夫两黄变红离场。

西班牙占据优势,劳尔、莫伦特斯多次造险,卡西利亚斯关键扑救力保球门不失。

此役主裁判共出示9张黄牌,创欧洲杯单场第三多。

俄罗斯延续欧洲杯8场不胜纪录,上次取胜还是1988年(前苏联时期)。

西班牙终结欧洲杯首战魔咒,与葡萄牙同积3分领跑。

今晚的光明球场将迎来本届欧洲杯最受瞩目的一战。

卫冕冠军法国队对阵宿敌英格兰队。

尽管法国队近年来横扫各大冠军:98年世界杯、2000年欧洲杯接连捧杯,但面对英格兰时却总是踢得别扭。

翻开历史战绩,两队在大赛中交手6次,法国人只赢过1场,剩下2平3负。

这个数字让高卢雄鸡的球迷们心里发堵,而三狮军团的拥趸们则暗自得意。

BBC的记者扛着摄像机穿梭在里斯本市中心广场,这里已经被染成一片圣乔治旗的海洋。

晨光中,数百名英格兰球迷围成圈跳着即兴的舞蹈,有人把国旗当披风系在肩上,在喷泉边摇摇晃晃地转圈。

“英格兰!英格兰!”的吼声此起彼伏,混着走调的《天佑女王》飘进街巷。

摄像机扫过一张张通红的脸。

有人把头发染成红白条纹,有人戴着塑料王冠,更多人只是单纯被太阳和酒精蒸红了脖子。

突然人群如潮水般分开,原来是有球迷搬来了便携音响,震耳欲聋的《三狮军团》瞬间点燃了整个广场。

记者艰难地挤过手舞足蹈的人群,话筒里录下的全是跑调的歌声和酒瓶碰撞的脆响。

偶尔能听清一两句带着醉意的豪言壮语:“法国佬等着瞧吧!”“今晚我们要把光明球场变成温布利!”

“该轮到我们在欧洲杯上赢法国人一次了。”

BBC记者将话筒伸到一位老人面前时,这位曼彻斯特来的老先生正扶着老伴的肩膀。

“92年瑞典那场球我看了现场。”

他对着话筒说,声音里带着不满,“那是英法第一次在欧洲杯碰面。法国队有帕潘,我们有莱因克尔,都是顶级射手。结果呢?踢成0-0,最后两个队连小组都没出线,真是场糟糕的比赛。”

“这次?”

老人顿了顿,“英格兰当然会赢。不过.法国队拿个小组第二应该问题不大。”

记者追问原因,老人摆摆手:“他们毕竟有齐达内嘛。”

他掰着手指头数起来,“罗伊、亨利、维埃拉、马克莱莱.法国队这些年攒下的好手太多了。”

老伴忍不住插嘴:“那你刚才还说英格兰能赢?”

老人撇撇嘴:“足球是圆的,总得有点盼头。”

他拽着老伴转身离开,嘴里还嘟囔着,“但现实点说法国人确实强啊。”

法国球迷面对镜头时,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罗伊?他才19岁,但已经是世界第一前锋了,没有争议。欧冠17个进球,联赛45个,这种数据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怪物级别的。我们法国从来没出过这样的天才——速度比巅峰亨利还快,盘带比齐达内年轻时更花哨,射门精度堪比帕潘,还能踢一脚漂亮的任意球。”

“最可怕的是,他至少还能踢12到15年。想象一下,等罗伊25岁会是什么水平?30岁呢?今晚过后,英格兰后卫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做噩梦。我看了他对阿森纳的两回合比赛,坎贝尔被他过得团团转,那可是英超最好的中卫之一。第一次变向,坎贝尔就跟不上了;第二次急停,坎贝尔直接滑倒了。那孩子踢球就像在玩电子游戏,把难度调到了简单模式。”

“英格兰人总吹嘘他们的英超是世界第一联赛,但看看这个赛季的欧洲最佳射手是谁?罗伊!看看这个赛季的英超最佳射手是谁?蒂埃里!又是我们法国人。现在他们自己的后卫要在欧洲杯上面对这两个怪物了,我真替特里和坎贝尔感到可怜。”

“你们英格兰有贝克汉姆的传中,有欧文的速度,但罗伊是另一个维度的球员。等比赛结束,全世界都会承认:这将会是新一代的球王。19岁?那只是个数字罢了。”

随着比赛临近,英法两国的媒体交锋逐渐升温。

报纸头版针锋相对,电视节目里专家们唇枪舌战,电台主持人更是火力全开。

英格兰媒体翻出历史战绩,强调法国队在大赛中面对三狮军团时的糟糕表现,同时不忘调侃法国人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法国媒体则反唇相讥,列举近年来法国足球的辉煌成就,嘲笑英格兰人只会沉溺在1966年的老黄历里。

电视台的赛前分析节目里,双方名宿各执一词。

英格兰嘉宾强调身体对抗和定位球优势,法国专家则大谈技术流和战术素养。

连天气预报都成了较劲的由头。

英格兰媒体说里斯本的艳阳天适合英式足球,法国媒体立刻反驳称晚风渐凉正适合法国队的控球节奏。

赛前最后几小时,这种媒体间的明争暗斗达到了白热化,仿佛胜负在球场外就已经开始较量。

《镜报》以“里斯本之狮”为头版标题,配发贝克汉姆、鲁尼和兰帕德三人口吐狮舌的特效照片,呼吁球队重现1982年战胜法国的经典战役,同时期待欧文能终结法国队的零封纪录。

《每日电讯报》用“该释放的时候了”的激昂标题,将这场比赛视为英格兰队迈向更高荣誉的起点。

而《泰晤士报》则巧妙利用莱德利-金(king)的名字做文章,连续刊登“‘国王’将帮助英格兰统治法兰西”和“埃里克森支持‘国王’帮助英格兰统治法兰西”的标题,向法国队发起心理战。

相比之下,《卫报》保持冷静克制,头条“埃里克森要求保持冷静的头脑”,吸取英格兰历届大赛惨败的教训,其前日发表的“英格兰队为何不能问鼎”一文更是对球队进行了全面批评。

各报不约而同地报道了法国队长德塞利贬低英格兰的言论,同时也不忘提及他已失去主力位置的事实。

多家媒体还邀请足球名宿出谋划策,为战胜法国献计献策。

《太阳报》则延续其一贯风格,用“BallsvGauls”的双关标题(“Gauls”指高卢人即法国人,“Balls”既指足球又暗指男性*丸)和小贝的内裤广告炒作助威。

该报在副标题直接引用贝克汉姆的玩笑话“我们的比他们的大”,延续了对其内衣广告的持续报道。

这种看似低俗的文字游戏,实则通过戏谑方式传递着“英格兰队货真价实、能战胜法国”的自信。

为强化效果,该报甚至刊登了三位比基尼女郎怀抱幼狮的香艳照片,将“三狮军团”的称号以极具视觉冲击的方式呈现,用其标志性的另类风格为英格兰队助威。

法国媒体对英国媒体的喧嚣报以优雅而犀利的反击:

《队报》头版选用齐达内闭目沉思的黑白特写,标题仅用一行烫金法文:“L’artavanttout”(艺术至上)。

内页用三组数据静默陈列:法国1040分钟零封纪录旁语气夸张地标注“法国上次被攻破球门时,鲁尼还在穿童装”。

罗伊赛季数据统计表下写着:“法甲34场45球13助攻,欧冠13场17球8助攻,法甲每52分钟造1球,欧冠每44分钟造1球。”

并且评价道:“致敬所有试图防守他的后卫,你们至少证明了勇气。”

《费加罗报》文化版罕见地以整版分析“足球美学”,对比图左侧是亨利欧冠连过五人时的步点轨迹分析图,右侧配英国长传冲吊的粗糙示意图。

社论标题引用了雨果的话:“野蛮的吼叫终将败给文明的韵律”。

《世界报》在头版角落设置“英式幽默教室”专栏,将《太阳报》标题翻译成法文后批注:“请注意,这是他们语言中最高级的双关技巧”。

下方刊登巴黎索邦大学语言学教授的点评:“当英国人用生殖器开玩笑时,我们用法语讨论战术,这就是高卢人的回应方式。”

2004年6月13日,荷兰在波尔图巨龙球场1-0小胜保加利亚,取得B组开门红。

范尼斯特鲁伊在第40分钟接范德梅德精准传中头槌破门,打入全场唯一进球。

保加利亚门将兹德拉夫科夫高接低挡,先后化解范德法特远射和岑登单刀。

下半场保加利亚试图扭转局势,但荷兰中场双闸科库和戴维斯展现出大师级掌控力,他们用精准的站位和凶狠的拦截将保加利亚的中场与前场彻底割裂。

贝尔巴托夫在前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位天才射手不得不频频回撤拿球,却始终无法突破荷兰人编织的钢铁牢笼。

每当保加利亚试图组织进攻,科库的预判拦截和戴维斯的贴身逼抢就会如影随形地出现,将对手的进攻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终场前保加利亚中场彼得罗夫任意球中柱,险些扳平比分。

这场胜利为荷兰在死亡之组的出线之路奠定基础。

晚上八点半,里斯本光明球场,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紧张与期待。

看台上早已座无虚席,六万多名球迷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像海浪般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球场的每一个角落。

东侧看台被染成了深蓝色,那是法国球迷的海洋。

他们挥舞着三色旗,高唱着《马赛曲》,整齐的歌声中透着卫冕冠军的自信。

西侧看台则是一片纯白,英格兰球迷用最嘹亮的声音唱着《天佑女王》,歌声中带着对胜利的渴望。

每当两边的歌声此起彼伏时,中立看台上的球迷就会发出阵阵欢呼,将气氛推向高潮。

球场四周的灯光逐渐亮起,将夜晚的球场照得如同白昼。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两队的历史交锋画面,每一次精彩镜头的闪现都会引发看台上相应的欢呼声。

场边的安保人员严阵以待,他们知道这场比赛对双方球迷意味着什么。

随着开赛时间的临近,球迷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有人开始有节奏地跺脚,整个看台都随之震动;有人挥舞着巨大的国旗,在人群中掀起彩色的波浪;还有人点燃了焰火,红色的烟雾在看台上空弥漫。

广播里开始播放比赛即将开始的提示,但几乎被淹没在球迷的声浪中。

当两队球员终于从通道中走出时,整个球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闪光灯如繁星般闪烁,将这一刻永远定格。

球迷们纷纷站起来,有的高举双手鼓掌,有的激动地拥抱身边的人,还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一刻,光明球场成为了欧洲足球的中心,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片绿茵场上。

球员通道内,法国队的球星们正轻松地交谈。

齐达内站在最前面,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

在他和巴特斯身后,罗伊安静地站着,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

英格兰球员们的目光不自觉地被这个年轻人吸引。

贝克汉姆的目光最为复杂,就在今天下午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本该由亨利出席的锋线代表环节,罗伊意外地坐在了话筒前。

当记者问及“齐达内和贝克汉姆谁更伟大”时,这个年轻人平静地回答:“大卫很优秀但齐祖是另一种存在。无论是团队荣誉、个人奖项还是技术全面性,两人的差距比媒体宣传的更明显——齐祖是一种现象。”

当英国记者对这个回答表示质疑时,罗伊轻轻挑了挑眉,反问道:“如果齐祖的脸和大卫一样迷人,你们认为谁更出色?”

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齐达内也忍俊不禁。

他随即收起笑容,认真补充道:“足球场上终究要用脚说话。齐祖能用左脚、右脚和头球完成大师级表演,而大卫——我们都知道他只会用右脚传中。”

“必须承认,在传中这项技艺上,大卫的右脚确实是当世独步。就像凡尔赛宫的镜厅,举世无双!但足球场终究不是只有一面镜子的艺术馆。”

此刻站在通道里,贝克汉姆依然能想起当时台下记者们心领神会的笑容。

兰帕德和杰拉德交换了一个眼神,坎贝尔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在过去一年里,这个少年在欧洲足坛掀起的风暴他们都看在眼里。

今晚,他才是法国队最危险的那把尖刀,甚至比齐达内更让人忌惮。

年轻的鲁尼站在中间,拳头紧攥。

他渴望在这场比赛中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天才,但所有人都知道,对面那个19岁的罗伊已经站在了巅峰——欧冠三冠王核心、第一届金童奖得主,这些成就如同一座大山。

即便鲁尼未来能拿下第二届金童奖,人们也只会说:“这是第二个罗伊”。

通道上方悬挂的欧洲杯标志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当两队并肩走出通道时,整座球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当齐达内和亨利向看台挥手时,法国球迷的欢呼声瞬间拔高了,整片蓝色看台沸腾起来。

但最疯狂的声浪出现在罗伊抬起手臂的那一刻,这位19岁天才的每一次挥手都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回应,甚至盖过了齐达内引发的欢呼。

对面的英格兰球迷也不甘示弱,贝克汉姆标志性的微笑和欧文的挥手让白色看台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

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不少法国球迷举着的不是传统的三色旗,而是印着罗伊名字和号码的横幅。

一个细节说明了一切:当现场大镜头扫过罗伊时,看台上爆发的尖叫声里明显夹杂着更多女球迷的声线。

主裁判马库斯-默克的哨声划破里斯本的夜空,法国队率先开球。

亨利将球轻轻推给身旁的罗伊,罗伊没有急于推进,而是冷静地将球回传给中场的马克莱莱。

英格兰队立即展开高位逼抢,兰帕德和杰拉德如同两匹饿狼般扑向法国中场。

马克莱莱在包夹到来前果断向前直塞,皮球精准地找到回撤接应的罗伊。

英格兰的围剿来得又快又狠。

回撤的鲁尼率先扑来,杰拉德和兰帕德也从两侧包夹。

罗伊却像跳华尔兹般从容。

他先是一个急停变向,鲁尼的猛扑扑了个空。

紧接着用脚背轻轻一拨,皮球向杰拉德两腿间钻去,又被踩球拉回。

最后迎着兰帕德一个沉肩假动作,从两人缝隙间灵巧钻出。

恼羞成怒的鲁尼从身后伸腿一别,罗伊应声倒地。

一声哨响。

罗伊坐在草皮上摊开双手,脸上挂着无奈的笑容。

主裁判跑过来,对鲁尼进行了口头警告。

罗伊利索地爬起来,向裁判示意自己没事,转身面对法国球迷看台。

他扬起右手,掌心向上指向英格兰半场的方向,嘴角带着顽皮的笑意。

这个动作引得法国球迷一阵欢呼。

谁都看得懂这个手势的意思:“瞧见没?不这么犯规,他们根本拦不住我。”

鲁尼站在一旁,脸色涨得通红。

杰拉德赶紧过来把他拉开,生怕这个火爆小子再惹事端。

而罗伊已经小跑着回到位置,仿佛刚才的冲突只是比赛中的一个小插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