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最念念不忘的日子,就是一、三、九。
因为这三天是客家人逢墟的日子。
墟场在坑口街,而荷花家离坑口街有二十多里山路,从家里出发到坑口墟场,需要走二个多小时。
她很想去看看,但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她已经十二岁,从小到大,没有迈开大山一步,她很想去外面闯一闯。
她向阿爸提出了这个要求,阿爸没有同意。
她转向阿妈央求,开始阿妈也不同意,说她年纪太小,走不了山路。
她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说:“阿妈,我都十二岁了,我能走路的,不信,你看。”
说完,她冲出家门,朝一个三米高的土坎跳了下去。
阿妈吓了一跳,赶紧走岀来一看,见她依然活蹦乱跳,才拍了拍胸口,说:"你这孩子吓死我了。"
阿爸也吓了一跳,见到爬上来的小花,说了一句:"算了,你想去就去吧。"
小花见阿爸开了口,忙说:"阿爸,你放心,我能跑的。"
说完,起身又要跑。
阿妈赶紧说道:"好的,好的,我知道你能跑,你明天跟我一起去吧。"
小花笑了。
这天晩上,她始终睡不着,很想知道这个客家墟场有多大。
天刚蒙蒙亮,她就起了床,挑水,蒸红薯。
这是她们的早餐。
阿妈也起来了。
昨晚阿爸和阿妈商量好了,这次赶场就让阿妈和小花一起去。
阿爸和阿妈的决定,让小花十分高兴。
阿妈刚起来,她就端上煮好的红薯说:"阿妈,我煮的,你快点吃吧。"
阿妈笑了笑,拿几个红薯放在包里说:"算了,我不吃了,带几个在路上吃,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走吧。"
毕竟需要走近三个小时山路,如果不早一点,到达墟场是中午时分了,这时快散墟了。
小花与阿妈出了家门。
由于刚下了雨,路上尽是烂泥糊糊,但小花不怕。
她穿了一双雨鞋,越是烂泥的地方,越往前冲。
结果引起了阿妈的强烈不满。
阿妈瞪了她一眼说道:"你真是走没走像,站没站像,一个女孩子疯疯癫癫干什么?!"
阿妈的责骂,让小花收了脚,只好学着阿妈的样,沿着干地上走。
期间,阿妈遇到了几个相识的客家人,热情地打招呼,大家有说有笑地往前走。
小花不认识他们,但还是叫了几句阿伯阿妈。
其中一个阿妈摸着小花的头说:"这孩子长这么大了,过几年就要找婆家了。"
小花顿时羞红了脸,下意识往后躲。
大人们往前走,她一个人落在后面,不远,也就五米远的距离。
她们爬过了许多坡,翻过了许多凹,穿过一片树木后,前面出现了一座木桥。
木桥全是拥紧的人群,还有嘈杂的声音。
这声音非常大,小花隔着一座木桥都听得清清楚楚。
她知道,客家人的墟场到了。
她与阿妈走过了这座木桥,刚进街口,顿时惊呆了。
人真多啊。
街两边摆满了各类蔬菜和各种零食,有花生、水瓜、苹果之类。
后来她才知道,水瓜其实就是西瓜,但客家人就是把西瓜叫做水瓜。
因为里面全是水,不是水瓜,是什么?
当然,她最惊异的是苹果。
这种水果当地山区不生产,但书本上有,红彤彤的,又圆又大,十分的诱人,书本上说,这是城里子孩经常吃的零食,并且还画有一个孩子,手捧着苹果,一边咬一口,一边露出幸福的微笑。
小花想,幸福的生活应该就是这样吧。
眼前,这个幸福的苹果就非常真切呈现在自己面前。
她很想拿起来闻一闻,但不敢,因为她身上没钱。
阿妈的身上也没有多少钱。
阿妈身上仅有的几块钱是用来买盐和买酱油的。
她只好强咽了一口水,跟随着阿妈朝街上走去。
街上的人真多,是人挤人。
街上的东西真多,有很多东西,是小花第一次见,尽管是第一次,但不敢问阿妈。
因为阿妈很忙。
阿妈身上虽然没有多少钱,但街边上的东西,也是牢牢地吸引了她。
她看中的每一样东西,都会认真地看,认真地问,有时还会装模作样砍价,最终的结果是,恋恋不舍地起了身。
小花则跟在阿妈身后,不断打量拥挤的人群,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忽然,一阵浓浓的茶油甜香味飘了过来。
一个老妇人手上端有一个脸盆,上面摆满了冒着油香味油漆子,长沙人叫糖油粑粑,而客家人就叫油漆子。
这个油漆子,小花吃过。
它是由上等的糯米,打成粉,然后在粉里加上红糖,油炸而成,非常好吃,是客家人的上等食品。
一般是尊贵的客人到来或者过年的时候,才会做。
小花被这股浓郁的香味牢牢地吸住,眼神盯着这个脸盆不放。
阿妈走了十米远,小花仍然原地不动。
阿妈察觉到了异常。
她回头看到小花异常的表情,于是返了回来,叫住了阿婆,买了一个油漆子递给了小花。
小花十分感激地接过了油漆子,轻轻咬了一口,然后,递给了阿妈说:"阿妈,你尝一尝。"
阿妈闻了一下说:"你吃吧,阿妈吃过了。"
小花收回了油漆子,这次,她没有轻咬,而是一口就下了肚。
一股浓浓的甜香味在口腔里经久不散。
她紧紧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再把这股香味也吞了下去,舒适感顿时弥漫全身。
好香啊!
她有点恋恋不舍,但还是果断地走了。
她知道,只能到此为止。
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她随着阿妈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