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弗朗索瓦一世已经在勃艮第动员军队后, 无论是查理王子还是奥地利的玛格丽特都清楚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不论查理王子能否当选皇帝。
如果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他毫无疑问会发动战争以巩固地位, 而如果查理王子得到皇位成为了查理五世, 那为了在即位之初便劝动本国诸侯支持他对抗弗朗索瓦一世, 他毫无疑问会再一次面对诸侯的勒索,并且由于还有弗朗索瓦一世的出价, 诸侯们的胃口毫无疑问会是另一个无底洞,就看他能不能够填满了。
某种意义上, 哈布斯堡家族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他们在得到皇位之初便注定的, 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绝嗣后, 神圣罗马帝国进入“大空位时期”,此间帝位虚悬、诸侯林立, 而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看准时机,借助贿赂和姻亲关系成功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得到教皇承认。
以当时德意志的状况, 扶持一位弱小的君主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 而尽管鲁道夫一世在扩张家族领地上做出了种种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受限于自身基础的薄弱,他并不能如昔日的萨利安王朝和霍亨斯陶芬王朝一般有效整合国内势力甚至南下意大利与教皇争锋,在意识到鲁道夫一世的野心后德意志诸侯便不再支持他的儿子继承皇位,帝国皇位因此再度在几大贵族间流转。
而在鲁道夫一世的外孙查理四世在位时期,为了谋求诸侯的支持以使自己的儿子即位, 他颁布了“黄金诏书”正式确立了选帝侯制度, 由此奠定了七大选帝侯(美茵茨大主教, 科隆大主教, 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公爵, 勃兰登堡伯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和波希米亚国王)决定皇位归属的□□面。
在与哈布斯堡家族交替执政的卢森堡家族绝嗣(大部分遗产被身为女婿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收入囊中)后,哈布斯堡家族连续三次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腓特烈三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但在哈布斯堡家族势力连续扩张的当下,德意志诸侯曾经选择哈布斯堡家族的理由已不复存在,而年轻气盛的查理王子尽管强自按捺心气去拉拢这些他曾经轻视的诸侯,他的个人作风还是引发了选帝侯们的不满,勃兰登堡伯爵便抱怨称“王子宁可写一百封无用的信,也不愿抽出十分钟的时间来接见我的使臣,他连一个宫廷都治理不好,我怎么能相信他能治理好一个帝国!”
1519年6月28日,选举结果正式出炉,出乎意料的是,这次选举出现了罕见的平票(特里尔大主教、勃兰登堡伯爵和科隆大主教支持弗朗索瓦一世,萨克森公爵、波西米亚国王和美因茨大主教支持查理王子,普法尔茨伯爵弃权),根据《黄金诏书》的规定,当皇位出现无法确定的情况时,美因茨大主教可以裁定人选,他自然选择了查理王子,对此弗朗索瓦一世提出申辩,宣称美因茨大主教的行为并不公正,“如果帝国议会不能给予我公平,我将以武力捍卫我的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