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刚把花田的土润得软乎乎,小宇就踩着水坑扑到田中央——那片新冒的透明嫩芽,竟在晨光里映出了撒哈拉的模样:橙红的朝阳爬过沙丘,带绒毛的银纹葵花秆子在风里晃,几个穿工装的人正蹲在花旁拍照,连他们帽子上“环保守护”的字样都清晰得能看清。“朵朵快来看!它能放‘远方直播’!”小宇的喊声刚落,旁边的嫩芽突然亮了亮,映出南极温室的画面:科考队员捧着小巧的花盘笑,花盘朝着窗外的极光,像在跟那片绿莹莹的光打招呼。
更让人屏住呼吸的是傍晚——晚风掠过水晶叶,叶片里突然飘出细碎的声音。李奶奶凑过去听,眼眶一下子热了:“是我家老头子当年哼的童谣!”苏晴仔细听,竟听见了太空里的声音:宇航员笑着说“这颗螺旋葵花籽,总朝着地球的方向转”,还有撒哈拉那边传来的驼铃声,混着当地人说“谢谢这片花,给我们带来了水”。植物学家再次赶来时,盯着检测仪半天说不出话:“这叶片不仅能成像,还能储存并还原声波,相当于把‘远方的故事’封在了叶子里!”
消息刚传开,之前来考察的环保组织成员小林,就抱着一盆绿油油的小苗出现在社区门口。“我们用你们分享的银纹籽,在西北荒漠种出了一片小葵花田!”小林掀开保温罩,小苗的叶子上竟带着淡淡的虹光,“它跟水晶叶像‘亲戚’,也能锁住晨露,当地牧民说,这是‘会解渴的花’。”街坊们围过来,七手八脚地帮小林把小苗种在水晶花田旁,李奶奶还把新缝的碎花布袋挂在小苗秆上,布袋上绣着“山海相逢”四个字。
社区的木架子又添了新花样——陈先生带着街坊们搭了座“星空花架”,架上挂着几百个糖纸瓶:有的装着太空籽的幼苗,有的塞着各地寄来的葵花照片,还有的装着孩子们画的“未来葵花”:有长着翅膀的,有会发光的,小宇还画了棵“能结巧克力瓜子的葵花”,引得大家笑个不停。傍晚时分,花架上的糖纸瓶被夕阳照得透亮,里面的照片和画儿像在发光,连路过的候鸟都停下来,绕着花架飞了两圈才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