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364章 说得好,宽慰吾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4章 说得好,宽慰吾心!(2 / 2)

仪式在进行,苏武与众多可汗跪拜天地神灵,会盟至此,众人提议,真要给苏武上尊号了。

这事到这里,自也顺理成章,许也有吴用之授意,毕竟最先开口提议的人是阻卜铁剌里,那个当不了契丹女婿又想当大宋女婿之可汗。

自不能是天可汗。

上尊号曰:济农汗!

这也来自室韦之语,意思不好翻译,非要翻译,其实就是天下最大的大汗下面的那个大汗,翻译成亲王也行,乃至……翻译成继承人也行!

苏武泰然受之,草原济农汗是也!

就看左右共拜:“拜见济农汗!”

苏武点着头,左右抬手:“诸位不必多礼,此番会盟,从此一家之亲,亲如一家,诸位,违背誓言者,天地共诛,众人共诛!”

众人自也点头:“天地共诛,众人共诛!”

拔里布鲁,或者八里布鲁,亦或者巴里布鲁,八这个音节,在草原室韦一系的名字上过于常见,八古里,忽鲁八增,巴特尔,拔都……

谟葛失,拔里布鲁,其实有些懵,他只管跟着说跟着干,只问他为什么这么听话……

道理很简单,他才是真正与大宋最近的邻居,大同出来就是他,如今之局势看起来,那是一点都惹不起。

当然,昔日里,谟葛失与契丹之关系,那自也处得极好,低眉顺眼,近,也是原因之一。

仪式慢慢完成了,酒宴也就开始了,临潢府内酒有的是,还有黑车子室韦来的舞女,那自也跳,乐音虽然不同风格,但也悦耳。

苏武坐在最头前,与众人同饮,也有话语来说:“此番我归去也,来日天子诏书,当与你们一一册封!今日在座,皆有大王之名,如此,草原诸部,各有藩国,各有军政,父死子继,法统绵延,不会断绝!”

苏武说的是什么呢?

两件事,第一件事很简单,自就是法统上的名正言顺,这一点不必多言。

第二件事更重要,那就是苏武会提供一个制度上的保护,是这些草原可汗极缺的东西,那就是权柄的延续性。

就在那句父死子继上了,草原上按理说自也是这个制度,只是这个制度,很难保证,草原上很多时候做不到父死子继,依旧是谁拳头大谁继。

权柄旁落之事,那自是再正常不过,很多人只要有实力了,甚至也不等什么父死不死,自立为汗也常常说干就干。

苏武提供的,依旧是秩序。

是在场众人最核心的利益。

自是众人早已起身,与苏武大礼在拜,心中自也欣喜非常。

今日会盟,自是宾主尽欢,一顿老酒喝去,明日,该走的走,该留的留。

苏武不送,苏武也得往南去了,实在拖沓不得了,军中粮草,最多还能支应二十来天。

岳飞也走了,往北去,苏武也不送。

倒是岳飞送了送苏武,遥遥在送,不断回头去看那往南的长队如龙,此去千里,也不知哪日再归故乡……

他也知道,他麾下万骑,许一年两年就会轮换,唯有他,怕是要驻守经年。

岳飞年岁不大,心中岂能没有忧伤?

但只要一想到家国社稷,岳飞此去,便是踌躇满志,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也想起大唐那些诗词文章里,那些都护岂能不教人向往?

也想起大汉……

北庭都护,当要名震天下,镇服草原诸部,为天下盛世尽忠职守。

不知来日,可会有人把他岳飞写进诗词里去?也有人写“大同逢候骑,都护在草原”之事?

去也!

苏武,归也!

还有那吴玠,也是踌躇满志站在临潢府城池之上,遥遥挥手告别,挥别燕王,挥别弟弟……

他的事极多,修缮城防,扩宽挖深那早已成了水沟的临潢府护城河,还有诸多道路堡寨要修……

更还有许多差事,要一直保持对女真人的侦查监视,特别是大定府,大定府可真不远……

过谟葛失,沿路皆有护送,谟葛失自也派人帮着运送诸般辎重之物。

半路上,黄昏宿夜,苏武接到一封信……

信件展开在看,苏武便也皱眉,张孝纯发来了,让苏武上奏请罪自辩。

苏武脸上苦笑,把书信递给一旁的吴用,吴用自也在看,看得皱眉。

简易营帐里,忙碌之人也多,吴用起身,比手作请。

苏武也起身,往营帐之外走去,多走几步,左右无人,吴用开口:“大王,许可如张相公所言,上奏自辩一二……”

“嗯?”苏武只出了一个音。

“下官以为,人言还可再乱一乱,此上奏,可多去几道,一道往枢密院,一道往中书门下政事堂,一道往御史台,一道往那太学去。更还要有一道,去那易安居士之处……”

吴用慢慢说着。

苏武自也懂得,前面的许都没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易安居士那一道,易安居士解决不了这件事,苏武头前也不曾想过要让易安居士来帮什么忙,但这件事的舆论一番发酵许久了,此时此刻,易安居士再添把火的作用还是有的……

“还当去一道给李纲,去一道给老宗泽,还有张叔夜,让他们都先看一眼,知晓一二,必然也奔走呼号一番……”这是苏武补充之语。

“再好不过!”吴用点着头,舆论上的事,自是越乱越好,但吴用又问:“大王,眼前大同之事,该当如何?要不,咱就不走大同了,其实还是有道路可以回的,多寻几个向导来,咱们从大同以东寻山路回去,只要山路能走开人马,回去不难……”

吴用慢慢说着,便也不假,这个时候的燕山防线,不比大明时代,缺口还是有的,只要寻得到,抛却车架,人与马回燕云,定是可以。

只要进了燕云,那自就饿不着了。

却听苏武一语:“就走大同!”

“啊?”吴用心中惊骇不已,非要走大同?那这是……要干了?

苏武忽然抬头望天,天高气爽,银汉又来了,璀璨夺目。

苏武盯着银汉在看,口中慢慢再说:“往后再也没有今日之借口了……这个借口,好也罢,不好也罢,此时不动,来日更是名不正言不顺,若非女真之事紧迫在前,许我也忍不到今日……”

吴用一时只觉得恍惚,大王这是什么话语?这是能听的话语吗?

恍惚一过,吴用就是心中狂喜,一时不知说什么,只管顺着说:“是啊,着实是女真之事紧迫在前,许有人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大王之念,自是天下社稷为要,攘外为要,所以大王才是真为天下计,为子孙万代计!”

“不必说这些了,你我二人在此,你我之间,说再多话语,也贴不了多少金,你啊……其实早就知道我心中所想之事,倒是难为你了!”

苏武依旧抬头,要把这璀璨银汉从头看到尾,认真看。

吴用立马躬身:“这大宋朝,早已糜烂不堪,皆是门户私计,不破不立,社稷之事,尧舜禹汤,大夏殷商大周,大秦大汉……社稷非一家之社稷,是天下人之社稷,大王只要做得好,百姓只要觉得大王好,万代之事,自有公正!”

苏武微微转头,这厮……真的琢磨了许多,真琢磨透了,真知道他苏武每日在愁什么事,真会开解!

看了一眼吴用,苏武再抬头,银汉还没看完,慢慢有言:“非一己之私名,若只是一己之私名,不至于此啊,我只是想让读书人少一些蛊惑,让忠义之辈多几分宽容,让天下人少一些枉死,兴亡百姓皆苦,打起来,打多了,不知多少百姓没有活路?枯骨满地,大好的江山,来日要重新收拾,我不愿见也……”

“大王这般思索,才是天下之主所为之事,那赵官家比之大王,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云泥之别也!”

吴用只管来夸。

苏武微微一笑:“你呢,好就好在……书没有读好,没读到骨子里。”

“啊?”吴用稍稍一愣,笑来一语:“下官其实是把书读得透彻……”

苏武继续来说:“许你自幼,家境还算殷实,奈何没拜到一个好座师,正书读来不透,杂书读了满心,连考不中,家财也散,心生怨怼……”

吴用当真点头:“大王说得不差,其实啊,昔日里,下官也曾游历齐州青州之地,曾也想拜在李赵门庭,奈何着实诗书文章差了些……”

“好了,不说这些了,此番大同去,也要有一些布置,你听我言……”苏武此去大同,岂能不出手段?

“……”吴用侧耳躬身,等得认真。

苏武许久不言,却来一语:“终究也是小人之道,总是想起汉高祖与楚霸王……”

吴用连忙开口:“大王,正奇相倚,才是致胜之道!便说官场,何为能吏?中正君子是能吏乎?定然不是,能吏者,自有一番堂皇之道,更也要有狡诈手段,何也?自要比坏人还有手段,才能胜过坏人!也说天子,都说天子以仁义治天下,此言自是正道,但世人蝇营狗苟在心,圣贤之君,从来都是手段百出,有手段百出,才有资格有能力为国为民。所以,圣贤天子,定也是正奇相合,洞察人性,阴阳得当!”

“说得好,宽慰吾心!”苏武此时此刻,真是太喜欢吴用了!

有时候,许真要这么一个人,这就是……辨经人!

辨给苏武听,更要辨给天下人听!

干!

(兄弟们,晚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